网站地图 | 186-5316-5328

培训模块七-初级火灾处置基本知识(二)

发布于:2020-11-11

培训模块七-初级火灾处置基本知识(二)

培训项目2   火灾报警

【培训重点】

1.了解《消防法》对公民报告火警的义务的规定及基本要求。

2.掌握报警对象及报警方法。

3.熟练掌握拨打“119”报警电话的主要内容。

4.熟练掌握消防控制室值班接到火灾警报的应急程序。

 

《消防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报告火警的义务。任何人发现火灾都应当立即报警。任何单位、个人都应该无偿为报警提供便利,不得阻拦报警。严禁谎报火警。因此,发现火灾立即报警,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及时报告火警,对于减轻火灾损失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报警对象

1.向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机构报警,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机构是负责火灾扑救的专业部门,随时待命、有警必出。及时向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机构报警,可有效缩短消防队员到达火灾现场的时间,有利于快速抢救人员生命、确保财产安全和以较小的代价扑灭火灾。

 

2.向单位和受火灾威胁的人员报警

火灾发生后,除向消防救援机构报火警外,还应及时向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报告情况;单位设有消防队、微型消防站的,火灾发现人还应及时向其报告情况。同时,火灾发现人可充分利用呼叫、吹哨、鸣锣、扩音器等,向受到火势威胁的人员发出报警信息。

 

二、报警方法及报警内容

1.报警方法

1)拨打“119”火灾报警电话。

2)使用报警设施设备如报警按钮报警。

3)通过应急广播系统发布火警信息和疏散指示。

4)条件允许时,可派人至就近消防站报警。

5)使用预先约定的信号或方法报警。

 

2.拨打“119”电话报警的主要内容

报火警时,必须讲清以下内容。

1)起火单位和场所的详细地址。包括单位、场所及建筑物和街道名称,门牌号码,靠近何处,并说明起火部位及附近的明显标志等。

2)火灾基本情况。包括起火的场所和部位,着火的物质,火势的大小,是否有人员被困,火场有无化学危险源等,以便消防救援部门根据情况派出相应的灭火车辆。

3)报警人姓名、单位及电话号码等相关信息。

 

三、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接到火灾警报的应急程序

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接到火灾警报的应急程序应符合下列要求。

1)接到火灾警报后,值班人员应立即以最快方式确认。

2)火灾确认后,值班人员应立即确认火灾报警联动控制开关处于自动状态,同时拨打“119”火灾报警电话,报警时应说明着火单位地点、起火部位、着火物种类、火势大小、报警人姓名和联系电话等。

3)值班人员应立即启动单位内部应急疏散和灭火预案,并报告单位负责人。

 

培训项目3   火场应急疏散逃生

【培训重点】

1.了解疏散逃生的基本原则。

2.熟练掌握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制定的内容与演练频次。

3.掌握疏散逃生的组织与实施。

应急疏散就是引导人员向安全区撤离。《消防法》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应当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制定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人员密集场所发生火灾,该场所的现场工作人员应当立即组织、引导在场人员疏散。由此可以看出,发生火灾后,及时组织自救,有序开展人员应急疏散,是发生火灾单位应当履行的消防安全职责。

 

一、应急疏散逃生的基本原则

1.统一指挥

1)实施统一指挥可有效避免在疏散逃生过程中产生混乱、交叉和拥堵,提高效率。

2)实施统一指挥应以有计划、有步骤、有方法、有秩序和有保障为前提。

3)实施统一指挥应充分利用应急广播系统、扩音器等设施设备,统一发布火警信息,指引方向,严防自行其事。

 

2.有序组织

1)组织疏散逃生应明确优先顺序,优先安排受火势威胁最严重或最危险区域内的人员疏散。

2)组织疏散逃生通常按照先着火层、再着火层上层、最后着火层下层的顺序进行,以疏散至安全区域为主要目标。

3)当仅有唯一疏散路径时,必须合理安排先后顺序,分别进行引导;当具备多条疏散路径和辅助安全疏散设施时,应合理分配路径和设施,在互不干扰的前提下组织疏散逃生。

 

3.确保安全

1)疏散逃生过程中严禁使用普通电梯,防止因烟火蔓延侵入造成人员伤亡。

2)疏散逃生过程中应利用安全疏散设施或开启紧急电梯抢救被困人员。

3)疏散逃生过程中应同时组织力量利用室内消火栓、防火门、防火卷帘等设施控制初起火势,启动通风和排烟系统降低烟雾浓度,防止烟火侵入疏散通道,为疏散逃生创造安全环境。

 

二、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制定与演练

根据《消防法》的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应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组织进行有针对性的消防演练。

 

1.灭火相应急疏散预案制定

1)预案内容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制定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组织机构,包括灭火行动组、通信联络组、疏散引导组、安全防护救护组等。

2)报警和接警处置程序。

3)应急疏散的组织程序和措施。

4)扑救初起火灾的程序和措施。

5)通信联络、安全防护救护的程序和措施。

 

2)预案制定要求

1)开展单位基本情况调研,掌握与火灾扑救相关的环境、道路、水源等情况以及所涉及的生产设施设备、生产工艺流程等,详细分析火灾重点部位、火灾特点以及发生火灾后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绘制单位总平面图、建筑平面图、重点部位图等相关图样。

2)在分析研判的基础上,分别以单位要害部位起火、重点部位起火等假设火灾情况,部署灭火力量,确定火灾扑救程序和方法,确定任务分工和人员责任。

 

3)确定火灾扑救组织机构,明确报警和火灾初起处置程序,根据假设火情绘制火情态势图、灭火力量部署图。

4)明确安全防护和通信联络方式及要求,确保单位上下级应急通信畅通;安全防护应重点明确不同区域的最低防护等级、防护手段等,标注应急物资存储位置和种类。

5)根据单位重点部位、人员分布以及安全疏散、避难设施等情况,确定安全疏散路径,绘制安全疏散路线图。

 

2.灭火相应急疏散预案演练

1)预案演练频次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按照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演练,并结合实际不断完善预案。其他单位应当结合本单位实际,参照制定相应的应急方案,至少每年组织一次演练。

 

2)预案演练要求

1)根据安全疏散预案,设定演练形式和范围,确定演练  时间、参演人员和方式,做好演练准备。

2)编制演练文案,明确组织机构、任务分工、安全保障、实施程序和评估方案,确保演练安全有序。

3)演练期间应加强过程控制,根据预案合理传递控制信息,参演人员应根据相关信息采取相应行动,演练导调人员应做好全过程记录,为后期评估和总结做好准备。

4)演练结束后,应对演练过程进行评估、总结,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制定改进措施,修订、完善安全疏散预案。

 

三、应急疏散逃生的组织与实施

1.发布火警

1)利用应急广播系统、警铃、室内电话等设施设备以及通过喊话等方式发布火警信息。

2)发布的信息应包含教育宣传内容,稳定人员情绪,告知最佳疏散路线、疏散方法和注意事项。

 

2.应急响应

1)单位内部人员应预先了解应急情况下职责分工,根据统一指令迅速行动。

2)开启消防水泵,切断电源,关闭防火分隔设备,启动通风排烟系统等。

3)引导被困人员按预定路线向安全区域疏散或实施临时避难等待救援。

 

3.引导疏散

1)疏散过程中应加强安全管理,维护疏散秩序,必要时可采取强制措施,防止拥挤、踩踏、摔伤等事故发生。

2)在疏散路径上的转弯、岔道、交叉口等易迷失方向的部位设立引导人员指示方向。

3)引导疏散应有组织地进行,引导被困人员按照疏散走道、疏散楼梯等设施向着火层下层疏散直至到达地面安全区域。

4)当下行疏散路径受阻时,应注意稳定被困人员情绪,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利用辅助疏散设施实施疏散,并开辟临时避难场所,及时联系外部救援力量等待救援。

 

培训项目4   火灾扑救

【培训重点】

1.了解扑救初起火灾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2.掌握微型消防站器材配置和值守联动要求。

3.熟练掌握不同保护对象初起火灾扑救方法及注意事项。

发生火灾后,及时扑灭初起火灾,是减少火灾损失、防止人员伤亡的重要环节。因此,《消防法》规定,任何单位和成年人都有参加有组织的灭火工作的义务;任何单位发生火灾,必须立即组织力量扑救,邻近单位应当给予支援。

 

一、扑救初起火灾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1.基本程序

1)发现起火后,应利用就近消火栓、灭火器等设施灭火,启动火灾报警按钮或拨打报警电话,及时通知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

2)火灾确认后,应及时启动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迅速开启消防设施,第一时间组织力量灭火,并向相关人员通报火灾情况。

3)组织引导人员疏散,协助有需要的人员撤离。

4)设立警戒,阻止无关人员进入火场,维护现场秩序。

 

2.基本方法

1)利用室内消火栓,直接将水喷洒到燃烧物表面或燃烧区域内,利用水受热汽化原理降低燃烧现场温度,达到冷却灭火的效果。

2)将泡沫等灭火剂喷洒到燃烧物表面形成保护层,隔绝空气终止燃烧,或转移着火区域附近的易燃易爆物品至安全区域,关阀断料,开辟防火隔离带等,以达到隔离灭火的效果。

 

3)当有限空间发生火灾时,可采取封堵孔洞、门窗等方法,阻止空气进入燃烧区域,或向封闭空间内注入惰性气体降低氧含量,以达到窒息灭火的效果。

4)将干粉等灭火剂喷洒到燃烧区域参与燃烧反应,使燃烧停止,达到抑制灭火的效果。灭火时,需将足量的灭火剂喷洒到燃烧区域内,燃烧终止后仍需要采取冷却降温措施,防止复燃。

 

二、微型消防站器材配置及值守联动要求

1.微型消防站建立原则

为落实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实现有效处置初起火灾的目标,除按照消防法规须建立专职消防队的重点单位外,其他设有消防控制室的重点单位,救早、灭小“3分钟到场”扑救初起火灾为目标,依托单位志愿消防队伍,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建立重点单位微型消防站,积极开展防火巡查和初起火灾扑救等火灾防控工作。合用消防控制室的重点单位,可联合建立微型消防站。

 

2.站(房)器材配置

1)微型消防站应设置人员值守、器材存放等用房,可与消防控制室合用,有条件的可单独设置。

2)微型消防站应根据扑救初起火灾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灭火器、水枪、水带等灭火器材,配置外线电话、手持对讲机等通信器材。有条件的站点可选配消防头盔、灭火防护服、防护靴、破拆工具等器材。

3)微型消防站应在建筑物内部和避难层设置消防器材存放点,可根据需要在建筑之间分区域设置消防器材存放点。

4)有条件的微型消防站可根据实际选配消防车辆。

 

3.值守联动要求

1)微型消防站应建立值守制度,确保值守人员24小时在岗在位,做好应急准备。

2)接到火警信息后,控制室值班员应迅速核实火情,启动灭火处置程序。消防员应按照“3分钟到场”要求赶赴现场处置。

3)微型消防站应纳入当地灭火救援联勤联动体系,参与周边区域灭火处置工作。

 

三、常见保护对象初起火灾扑救及注意事项

1.常见保护对象初起火灾扑救

1)电气设备初起火灾扑救

电气设备发生火灾,在扑救时应遵守先断电,后灭火”的原则。如果情况危急需带电灭火,可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或用灭火毯等不透气的物品将着火电器   包裹,让火自行熄灭。千万不要用水或泡沫灭火器扑救,    防止发生触电伤亡事故。

 

2)厨房初起火灾扑救

1)当遇有可燃气体从灶具或管道、设备泄漏时,应立即关闭气源,熄灭所有火源,同时打开门窗通风。

2)当发现灶具有轻微的漏气着火现象时,应立即断开气源,并将少量干粉洒向火点灭火,或用湿抹布捂闷火点灭火。

3)当油锅因温度过高发生自燃起火时,首先应迅速关闭气源熄灭灶火,然后开启手提式灭火器喷射灭火剂扑救,也可用灭火毯覆盖,或将锅盖盖上,使着火烹饪物降温、窒息灭火。切记不要用水流冲击灭火。

 

3)密闭房间火灾扑救

当发现密闭房间的门缝冒烟时,切不可贸然开门。应通过手摸门把等方式,初步确认内部情况,再决定是否开门。开门时应注意自身安全,切不可直接正对门口,以防止轰燃伤人。

 

4)易燃液体储罐初起火灾扑救

易燃液体储罐发生火灾时,应确保固定式水喷淋系统持续正常工作。易燃液体发生泄漏流淌时,应及时关闭上游物料管道阀门,采取必要措施减缓或制止泄漏。流散液体着火时,应正确选用灭火剂优先予以扑灭。一般情况下,非溶性液体着火可使用普通泡沫、干粉、开花或雾状水来进行火灾的扑救;可溶性液体着火应选用抗溶性泡沫、干粉、卤代烷等灭火剂来进行火灾的扑救,也可用水稀释灭火,但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2.火灾扑救注意事顶

1)采用冷却灭火法时,不宜用水、二氧化碳等扑救活泼金属火灾和遇水分解物质火灾。镁粉、铝粉、铁粉及锆粉等金属元素的粉末着火时,所产生的高温会使水或二氧化碳分子分解,引起爆炸,加剧燃烧,可采用沙土覆盖等方法灭火;三硫化四磷、五硫化二磷等硫的磷化物遇水或潮温空气可以分解产生易燃有毒的硫化氢气体,导致中毒危险,扑救时应注意个人安全防护。

 

2)采用窒息灭火法时,应预先确定着火物性质。芳香族化合物、亚硝基类化合物和重氮盐类化合物等自反应物质着火时,不需要外部空气维持燃烧,因此不宜采用窒息灭火法扑救,可采用喷射大量的水冷却灭火。

3)易燃液体火灾扑灭后,由于罐体温度、液体温度或其他原因极易出现复燃,使液体再次燃烧,因此,灭火后要持续冷却和用泡沫覆盖液面,同时还要防止液体蒸气挥发积聚,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发生爆炸。

 

4)搬运或疏散小包装易燃液体时,要轻拿轻放,严禁滚动、摩擦、拖拉、碰撞等不安全行为,禁止背负、肩扛,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铁制工具;被疏散的易燃液体不得与氧化剂或酸类物质等危险品混放在一起,避免发生更大的灾害。

5)可燃气体发生泄漏时,应及时查找泄漏源,杜绝一切火源,采取必要措施制止泄漏,利用隔离灭火法稀释、驱散泄漏气体;泄漏气体着火时,切忌盲目灭火,防止灾情扩大。

 

培训项目5   火灾现场保护

【培训重点】

1.了解火灾现场保护的目的。

2.掌握火灾现场保护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

3.熟练掌握火灾现场保护的方法。

火灾现场是指发生火灾的地点和留有与火灾原因有关痕迹物证的场所。《消防法》规定,火灾扑灭后,发生火灾的单位和相关人员应当按照消防救援机构的要求保护现场,接受事故调查,如实提供与火灾有关的情况。因此,火灾发生后,失火单位和相关人员应按照相关要求保护火灾现场。

 

一、火灾现场保护的目的和范围

1.火灾现场保炉的目的

火灾现场是火灾发生、发展和熄灭过程的真实记录,是消防救援机构调查认定火灾原因的物质载体。保护火灾现场的目的是使火灾调查人员发现、提取到客观、真实、有效的火灾痕迹、物证,确保火灾原因认定的准确性。

2.火灾现场保护的范围

凡与火灾有关的留有痕迹物证的场所均应列入现场保护范围。火灾现场保护范围应当根据现场勘验的实际情况和进展进行  调整。遇有下列情况时,根据需要应适当扩大保护区。

 

1)起火点位置未确定

起火点部位不明显,初步认定的起火点与火场遗留痕迹不一致等。

2)电气故障引起的火灾

当怀疑起火原因为电气设备故障时,凡与火场用电设备有关的线路、设备,如进户线、总配电盘、开关、灯座、插座、电动机及其拖动设备和它们通过或安装的场所,  都应列入保护范围。有时电器故障引起的火灾,起火点和故障点并不一致,甚至相隔很远,则保护范围应扩大到发生故障的那个场所。

 

3)爆炸现场

建筑物因爆炸倒塌起火的现场,不论被抛出物体飞出的距离有多远,也应把抛出物着地点列入保护范围,同时把爆炸破坏或影响的建筑物等列入现场保护区。但应注意,并不是把这个大范围全都禁锢起来,只是将有助于查明爆炸原因、分析爆炸过程及爆炸威力的有关物件圈围保护好。保护范围确定后,禁止任何人(包括现场保护人员)进入保护区,更不得擅自移动火场中的任何物品,对火灾痕迹和物证,应采取有效措施,妥善保护。

 

二、火灾现场保护的方法

1.灭火中的现场保妒

消防员在进行火情侦察时,应注意发现和保护起火部位和起火点。在起火部位的灭火行动中,特别是在扫残火时,尽量不实施消防破拆或变动物品的位置,以保持燃烧后的自然状态。

 

2.勘查的现场保妒

1)露天现场

首先在发生火灾的地点和留有火灾痕迹、物证的一切场所的周围划定保护范围。在情况尚不清楚时,可以将保护范围适当扩大一些,待勘查工作就绪后,可酌情缩小保护区,同时布置警戒。对重要部位可绕红白相间的绳旗划警戒圈或设置屏障  遮挡。如果火灾发生在交通道路上,在农村可实行全部封锁或部分封锁,重要的进出口处布置路障并派专人看守;在城市由于行人、车辆流量大,封锁范围应尽量缩小,并由公安专门人员负责治安警戒,疏导行人和车辆。

 

2)室内现场

对室内现场的保护,主要是在室外门窗下布置专人看守,或者对重点部位予以查封;对现场的室外和院落也应划出一定的禁人范围。对于私人房间要做好房主的安抚工作,讲清道理,劝其不要急于清理。

3)大型火灾现场

可利用原有的围墙、栅栏等进行封锁隔离,尽量不要影响交通和居民生活。

 

3.痕迹与物证的现场保护

对于可能证明火灾蔓延方向和火灾原因的任何痕迹、物证均应严加保护。为了引起人们注意,可在留有痕迹、物证的地点做出保护标志。对室外某些痕迹、物证、尸体等应用席子、塑料布等加以遮盖。

 

三、火灾现场保护的基本要求及注意事项

1.基本要求

现场保护人员要服从统一指挥,遵守纪律,有组织地做好现场保护工作。不准随便进入现场,不准触摸现场物品,不准移动、拿用现场物品。现场保护人员要坚守岗位,做好工作,保护好现场的迹、物证,收集群众反映的情况,自始至终保护好现场。

 

2.注意事顶

现场保护人员的工作不仅限于布置警戒、封锁现场、保护痕迹物证,由于现场有时会出现一些紧急情况,所以现场保护人员要提高警惕,随时掌握现场动态,发现问题时负责保护现场的人员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1)扑灭后的火场“死灰”复燃,甚至二次成灾时,要迅速有效地实施扑救,酌情及时报警。有的火场扑灭后善后事宜未尽,现场保护人员应及时发现、积极处理,如发现易燃液体或者可燃气体泄漏应关闭阀门,发现有导线落地时应切断电源。

2)遇有人命危急的情况,应立即设法施行急救;遇有趁火打劫或者二次放火的,思维要敏捷,处置要果断;对打听消息、反复探视、问询火场情况以及行为可疑的人要多加小心,纳入视线,必要情况下移交公安机关。

 

3)危险物品发生火灾时,无关人员不要靠近,危险区域实行隔离,禁止进入,人要站在上风处,离开低洼处。对于那些一接触就可能被灼伤,以及有毒物品、放射性物品引起的火灾现场,进入现场的人员要使用隔绝式呼吸器,穿全身防护衣,暴露在放射线中的人员及装置要等待放射线主管人员到达,   按其指示处理,清扫现场。

4)被烧坏的建筑物有倒塌危险并危及他人安全时,应采取措施使其固定。如受条件限制不能使其固定时,应在其倒塌之前仔细观察并记下倒塌前的烧毁情况。采取移动措施时,尽量使现场少受破坏;若需要变动,事前应详细记录现场原貌。

 

 


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
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